联系我们
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视窗
检察视窗
江西玉山:“润企服务+”工作机制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
时间:2022-08-03  作者:黄碧伟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  正义网江西8月3日电(通讯员 黄碧伟)今年以来,玉山县检察院充分能动履职,主动融入省委、省政府“双一号工程”,助力打造“江西办事不用求人、江西办事依法依规、江西办事便捷高效、江西办事暖心爽心”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,经过精心探索与思考,探索出了“润企服务+”工作机制,进一步延伸了检察监督触角,实现了让司法预期进一步“稳”起来,让市场主体进一步“活”起来,让市场环境进一步“优”起来。

  理念创新

  玉山县紧邻浙江,有着接轨浙江的独特区位优势,企业生产经营相当活跃,企业对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需求非常强烈。为全力嫁接浙江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,坚决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“双一号工程”的要求,今年以来,玉山县检察院紧紧围绕中心大局,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检察服务和保障,专门成立了营商环境办公室(“四瓣花”工作室),开通涉企“绿色通道”,并先后出台了《玉山县检察院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》、《护企安商“十大举措”》、《上饶市玉山县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评估机制工作办法(试行)》、《玉山县人民检察院涉企案件廉洁办案监督卡管理办法》等文件。

  为了进一步密切检企联系,加强企业对检察职能了解,加强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通过对企业的“订制式”服务,全生命周期护航企业发展经过深入分析思考,并受在玉山县高铁新区设置“数字经济企业合规经营联合服务工作站”模式启发的基础上,玉山县检察院提出了能动司法、送法上门的思路,决定在重点企业、行业协会、商会以及涉案合规整改企业实行“润企服务+”工作机制,设立“润企服务工作站”,着重解决企业涉法涉检诉求反映渠道不畅通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措施不到位、效果不明显等问题。

  同时,针对司法实践中,涉企的非案件事项办理存在不规范、无留痕、缺监督的现象,玉山县检察院探索将重要涉企事项,采取“台账式管理,实行“一事项一台账”通过“涉企案件(事项)回访”,做实做细精品法治服务,实现涉企案件(事项)规范、严谨、高效处理,进一步筑牢法治化屏障,真正增强企业家的满意度和获得感

  检察赋能

  该院在本重点企业、行业协会、商会、涉案合规整改企业等设立“润企服务工作站”,在玉山县工商联设置“润企服务办公室定期召开座谈会,组织企业家面对面了解诉求,接收案件线索,帮助民营企业家具体分析案情,就案件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向民营企业家进行深入细致地解释,指导他们依法维护合法权益,进一步畅通检企联络通道。

  依托“润企服务工作站”,精心开展护企安商工作,检察长带头主动为企业送上护企安商手册、检企联络卡、涉企案件刑事风险提示书等“法治大礼包”,切实为企业办实事、解难题。积极开展“检察+企业工会”救助关爱行动,对因案致贫的企业员工,优先启动司法救助工作,优先落实救助款项。依托“润禾”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关爱企业员工未成年子女,联合团县委开展“未爱护航团团帮”法治教育4场次,让企业员工减少后顾之忧,全身心投入企业经营发展。

  按照最大限度集约司法资源、最近距离服务企业发展、最大程度满足企业法治需求的原则,在园区、高新区、高铁新区这些企业集中区域的党委、政府办公地点,设立润企服务办公室,公示润企服务工作职责,建立润企服务信箱公布润企服务办公室联系电话,方便企业干部职工联系,着力为企业提供近距离、一站式法律服务。为适应防疫工作新常态,今年3月份,玉山县检察院坚决打通工作落实“最后一公里”,上线了“玉山微检察”小程序,开通代表委员直通车、在线信访、企业直通车、预约检察官、意见箱等功能,为企业提供案件(事件)的受理、审查、分流、答复、反馈等服务内容,切实将服务送到群众“掌上、指尖”,实现“手机一开,说办就办”。

  提质增效

  目前,已在辖区内的江西春丰实业有限公司、玉山县怀玉商会等单位设立润企服务工作站,在玉山县工商联设立润企服务办公室,并辐射其他企业周边乡镇,充分发挥惩治、预防、监督、教育、保护等检察职能,着力实现政治效果、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

  在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中,对于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,认真登记、整理、分析、研判,区分不同情况及时依法处理。根据《玉山县人民检察院涉企案件廉洁办案监督卡管理办法》对已办结的涉企诉求开展监督回访,对发现的问题,及时移送本院检务督察部门处理。重点监督涉企案件办理过程中违反规定徇私舞弊、弄虚作假、违法使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问题。

  结合办理的涉案企业合规整改案件,定期汇总分析企业经营、财税管理等常见的刑事风险点,及时收集分析企业运行中的各种有效信息,对可能影响企业健康发展、存在犯罪风险隐患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及时向相关企业发出《刑事风险提示书》,不断增强预防工作的预防性和有效性

[编辑:李晓彤]